我國石化和化工行業發展趨勢將體現在六個方面。一是行業總量將穩定增長,到2020年總產值可達16萬億元。二是市場規模將發展擴大,國內大多數化工產品消費量可保持年均5%以上增長速度,其中化工新材料、高端專用化學品等年均增長率可達8%至10%。三是供應能力將優化提升,通過淘汰“僵尸企業”等措施化解過剩產能,加快發展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。四是優化調整產業結構,大力開拓化工新材料、專用化學品、高端裝備制造、新能源、節能環保、信息生物等高端市場,提高高端產品自給率和占有率。五是合理調控產業布局,西部、東北等資源豐富地區結合區域市場發展下游產業鏈,華東、華北、華南等地區依靠內地原材料和進口資源,發展差異化產品和高端、環保類產業。六是將進一步推進全行業節能減排,踐行清潔生產。
	國際石化和化工行業發展的總趨勢將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,需要特別關注和研究。一是產業重心將向有利于某種行業和產品發展的方向去轉移,無國界也無地區限制。二是原油價格將保持較低水平,對中低油價時期應該如何保持行業持續穩定發展要有長期戰略準備。三是原料結構發生改變,將會有較大規模的低碳資源進入化工應用領域,應充分研究頁巖氣、輕烴及凝析油等對未來石化原料多元化、輕質化和低碳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。四是對產品差異化和專業化的發展要求,將會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生機,需要發展一些高端產品、特種性能產品及差異化產品來滿足市場分層次的需求。五是創新成為發展主題,企業成為行業創新主體會使行業創新更接地氣,實用性效果更好。六是節能環保,這是保證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,不能忽視。七是行業的整合和兼并,行業內企業之間的最佳整合模式是彼此優勢互補,資產并購整合后再發展的速度、效率和質量將更高。 
	總而言之,目前我國石化和化工產業結構正處于調整期。這體現在傳統產業產能控制已經取得一些效果,合成材料、專業化學品、精細化學品等附加值較高的行業引領增長,基礎化學原料增速放緩。而布局結構方面,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山東、江蘇、廣東、浙江、遼寧等地,中西部地區增長速度比較快。未來將進一步優化布局,部分產業要進行轉移。能源效率有進步但是不理想,還要繼續努力。目前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三個方面。一是基礎石化原料保障能力優化度不夠,乙烯、芳烴原料成本高。二是結構性矛盾突出,基礎產業產能過剩,高端化學品大量進口。三是資源、環境和安全問題。 
	  
	根據博思咨詢對化工行業的理解,推進我國石化和化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要解決好四個矛盾,包括行業存量與增量的矛盾,產能過剩與市場選擇性短缺的矛盾,高端化發展需求迫切與技術創新不足的矛盾,產業發展與社會和自然環境的矛盾。化解這些矛盾是長期任務,只有不斷改進和修正,行業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。 
	 從發展規律來看,化工行業的發展也是遵循一個由不平衡到平衡,由低水平平衡到高水平平衡的發展過程,發達國家的化工業發展過程也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,量積累到一定階段,必須轉向質的提升。解決化工行業供需體系出現的新的不平衡、不充分,本身就是培育增長新動能、提高發展質量的過程。如果實現不了高質量發展,就會徘徊不前甚至倒退、掉隊。  
	進入發展新時代博思在化工行業積累了大量經驗,對化工行業有深刻理解,包括如下化工細分行業:化肥、有機品、無機品、氯堿、精細與專用化學品、農藥、日用化學品、塑料制品以及橡膠制品。 
	
 
	博思咨詢對化工行業可以提供的服務: 
	發展戰略:博思咨詢通過運用戰略規劃框架模型及 PEST、SWOT 等工具,幫助企業明晰自身所處內外部環境、戰略定位等,在此基礎上逐步提出企業總體規劃、保障體系、戰略舉措及行動計劃,形成完整的戰略管理體系。
	集團管控:通過充分的調研、分析與論證,明確集團總部的定位;根據下屬組織的所有權結構、規模、成熟度等確定治理結構和管控模式,明確各事業部、分(子)公司的核心管控權限,對財務、人事等關鍵管控流程進行重組和優化,以保證整個集團在預定軌道上穩步前進。
	組織結構:從企業的戰略梳理入手,深刻理解客戶業務價值鏈、組織結構設置現狀,結合業內先進企業的最佳實踐范例和企業需求,通過傳統的組織設計方法和基于流程的組織設計方法,對組織結構問題進行診斷,并對組織結構進行優化。
	流程再造和優化:進行流程診斷,識別關鍵流程。構建 PEMM 模型,識別流程的成熟度;通過流程現狀圖、關鍵點分析、流程合理化分析、“未來”參數、“未來”流程圖、 關鍵點制度制約和獎懲細化等措施確認優化后的流程,并與當前的企業能力進行適時匹配。
	人力資源規劃:以“控制總量、優化結構、提高質量、提升效能”為原則,明確企業實現戰略的人力資源需求,從現狀分析入手,通過建立預測模型查找供需差距,制定人力資源總體規劃和業務計劃,建立并完善招聘、培訓、職業生涯規劃等人力資源開發體系,達成人力資源在需求與供給、素質與結構、使用與培養上的長期動態平衡
	薪酬體系設計:在滿足企業財務支付能力要求的前提下,通過基于績效與貢獻的薪酬體系設計,實現“兩個公平、三個匹配”。兩個公平:內部公平,相對于本單位內部其他員工的薪酬是公平的;外部公平,相對于其他單位相似崗位員工的薪酬是公平的。三項匹配:個人基準薪酬與崗位相對價值相匹配;個人薪酬與績效相匹配;薪酬總額與企業效益相匹配。
	績效體系設計:組織績效層面提供基于BSC、KSF\KPI、CPI 、預算、標桿比較等技術的解決方案設計,崗位績效層面可提供KPI、OKR、積分制等多種靈活的考核方式,并配套考核表單、軟件及培訓教材,同時,提供流程績效考核、項目績效考核、民主測評與360評價、能力素質評價等多種輔助考核方式
	人才梯隊建設:對企業當前人才狀況進行盤點,了解員工使用和管理上的不足,發掘具有發展潛力、綜合素質較好的人才,搭建公司人才梯隊,提供與之配套的培訓和輪崗機會,開發人才發展通道 ,制定高管層后備干部培養計劃、管理層干部儲備計劃、基層骨干繼任計劃。
	風險與內控體系建設:依托風險戰略體系,建立風險管理,執行內部控制,建設風險管理支撐系統,提升內控效率。實現風險辨識、風險評估、風險應對、風險溝通、風險反饋閉環。建立協同跨部門的風險內控業務單元,形成統一的風險語言、風險信息系統和風險管理文化。
	企業文化體系建設:提供企業文化調研與評估診斷,企業文化理念體系,企業文化行為體系,視覺識別系統,企業文化建設與實施的總體規劃(3—5年).企業文化實施方案,企業文化評估體系,企業文化管理制度,企業文化落地教練式輔導,企業文化傳播與載體建設。